渐进式老龄化给许多国家的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中低收入国家(LMICs),想达到让老年人可负担得起且方便的医疗服务仍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昂贵的医疗费用、就医不便、对医疗体系的不信任等社会变化导致老年人不接受医疗服务或进行自我治疗行为。由于药品供应的增加和药品零售的宽松监管,后一种选择在中低收入国家更常见,特别是在不发达的农村地区。
自我治疗指的是“一个人使用非处方药或其他方法来应对疾病的情况”,自我用药是最常见的自我治疗形式。自我用药的形式包括非处方药(OTC)的使用,使用过期和不可再填充处方购买的处方药,旧处方中的剩余药物,家人和朋友提供的处方药,等等。除自我药物治疗外,还有其他常见的自我治疗方法,包括按摩、理疗等。
以往的研究考察了老年人自我用药和自我治疗行为的潜在决定因素。但是,在具有中国背景的研究中调查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健康状况。卫生保健提供系统的作用和社会变革很少受到关注,这种认知差距可能会导致对当前中国老年人自我治疗行为机制的理解不透彻,以及对弱势群体的识别不全面。此研究利用一项在中国西部农村贫困县进行的家庭调查数据,探讨了与老年人自我治疗相关的因素。研究的设计考虑了与知识差距相关的变量、长期疾病和照顾者的状况可能影响老年人的就医方式。
上述全国住户调查是在全国四个县(区)的普通人口中进行的,其中市区的两个区(中国东部福田区、中国中部的西陵)和农村地区的两个县(中国中部的当阳,中国西部的思南)。



研究表明,在最近2周内患病的老年人有35.2%报告进行了自我治疗。在整个样本组中,与自我治疗相关的变量为健康状况、近期饮酒情况和家庭医疗服务的利用状况。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亚组中也发现了相同的预测因素。无慢性疾病老年人亚组中未发现显著的预测因素。空巢老人、高频率使用中药治疗的老年人或最近喝酒的老人不太可能自我治疗,75岁以上的非空巢老年人或有更好的健康状况老年人更有可能进行自我治疗。
综上所述,自我治疗在中国农村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健康状况较好、最近没有饮酒和没有利用家庭实践等因素与农村老年人的自我治疗的可能性相关性更高。非空巢组的老年人自我治疗的可能性更大,而有中医自我护理习惯的空巢老人自我治疗的可能性更小。深入了解农村老年人的自我治疗行为,有助于发现中国老年人潜在的服务差距,并制定改善策略。
该研究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quity in Health上(IF:3.020,2019年)。该文为开放获取论文,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6/s12939-020-1148-2